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2年“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白志民

发布: 发布时间:2022-09-30 阅读次数:43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2 年度 “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 ——白志民

白志民,男,汉族,195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一级期刊《硅酸盐学报》副主编,“中国地质矿产志”非金属矿综合卷副主编,中国硅酸盐学会工艺岩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一1项,二、三名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项(排名第一和第二),三等奖3项(排名一、二、三各1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均为第一发明人)。200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坚守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不辱使命 


一、 坚守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奉献

白志民教授长期坚守在教学第一线,负责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工业矿物与岩石》以及研究生《硅酸盐物理化学》两门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教学,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大力推进教材、实验室、教学标本等软硬件建设,扎实开展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探索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构建形成了手段先进、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特色明显的课程教学与支撑体系,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以及硕士与博士一级学科高素质特色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关键支撑、示范和引领作用。《工业矿物与岩石》教材入选北京市精品教材(2005)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2004);“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成果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白志民教授2011年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他乐于奉献,教学功底扎实,亲和力强,教学质量高,深受学生喜爱,历年教学评价优秀。

二、创新教学理念,着眼能力培养

白志民教授始终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成果产出作为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课程建设,精心凝练教学内容,实施优质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不断修订更新再版教材,筑牢、特色课程根基。教学研究与实验体系以及教材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体系合理、内容新颖、特色明显的教学资源。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实例(Case)剖析为抓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探索改革与实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新模式。坚持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聚焦立德树人,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将我国硅酸盐矿物资源优势与深加工及高值利用技术需求相结合,引领学生树立献身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课程育人特色。

三、立足科技创新,助推人才培养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白志民教授承担大洋海底资源调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大洋多金属结核-结壳的资源属性及其湿法冶炼渣功能属性与应用技术,查明了它们富磷富稀土的资源特点及其颗粒纳米属性,发明了多项高效资源化利用新技术,6项发明专利获授权,成果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负责“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跨学科开展叶蛇纹石等层状硅酸盐矿物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研究,突破了矿物微纳米粉体活化改性及工程应用的卡脖子技术,实现了工业示范生产与大型机械装备的示范应用;制定团体标准1项,2项发明专利获授权。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支持下,最先研究类水滑石的摩擦行为,拓展了这一功能材料的应用新领域,发表SCI和EI 检索论文20余篇,他引近百次。及时将新的前沿成果编入教材,带入课堂,融入教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有效助推作用。

四、帮扶指导引领,助力团队成长

白志民教授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课堂授课、命题判卷、考试考核、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环节,通过集体研讨、个别交流、点评评述等形式,发挥传帮带扶作用,主动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参与新教师上岗前的培训工作,为我校新教师上岗培训讲授示范课。认真参与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判与指导工作,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授课技巧。重视教学队伍建设,遴选培养了多位青年教师,形成了结构合理、活力十足、积极进取、团结敬业的教学团队。近两年,课程组两位青年教师晋升副教授,其中1人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获得全国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五、与时俱进改革,实践探索创新

新冠疫情以来,白志民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录制了《工业矿物与岩石》课程全部教学内容的27讲慕课,开展线下-线上融合式教学;探索实施随机抽题线上面试方式进行考试考评,重点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深度,改变学生临考死记硬背的应考方式。新的教学与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互动学习、拓展学习、深度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得到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