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先锋
“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颜丹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颜丹平
颜丹平,男,汉族,1963年9月出生,湖南人,九三学社社员。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进入我校构造教研室工作。构造地质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选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9年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地质学育人团队”带头人。荣获第十三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2017年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13—2017年度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其所在教学团队曾获2018年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地质学教学团队荣誉。
辛勤耕耘培育英才 科研奋进求实创新
一、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颜丹平教授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树人先树品,立人先立德,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他以仁爱之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高尚情操;通过不断提高地质学专业水平和站在学科前沿,为学生学习树立标杆;不断追求教育教学创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地质学专业理论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坚持带领学生在野外一线获取感性认识,在深山峡谷和野外艰苦环境中磨砺意志,构建地质学创新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引导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创新,勇于奉献。他不断探索将德育、地质学专业教育和学术研究相结合。
二、扎根教学一线,人才培养和教改成果双丰收
近30年来,颜丹平教授扎根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线,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独特教学风格。主讲和负责的学科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等,先后获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课程;负责完成国家级、市级教改项目8项;作为负责人于2015年成功建设《地质学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教育部《周口店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作为负责人完成了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积极投身地质学学科建设,为构造地质学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以及地质学一流学科做出了积极贡献。
曾15次主带大学二年级地质实习,3次担任队长;2002年以来,指导毕业实习与论文43人,34人继续深造;近10年来坚持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并后续指导学生公开发表论文10篇,包括SCI论文3篇。培养博士后1人;指导博士研究生20人(12人已毕业,2人即将毕业);培养硕士生102人,92人已毕业。指导研究生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包括EPSL、GD 和PR等地质学重要杂志论文;毕业研究生全部一次就业,包括2人在国外著名大学任教、1人成为核工业勘探事业部副总,大部分为所在单位科研和管理骨干。
目前正领导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团队进行线上课程建设,并开发了部分三维虚拟现实互动课件,经过前期教学实践,效果很好;结合教育部《北京周口店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组织研制完成精细的(1:5000)三维地形地质图并运用于野外教学,为学生野外准备和回顾总结提供了关键支持,并将地质野外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与普及有机结合,发表多篇重要国际论文,与多所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大学生跨国、跨地区交流学习机制;领导建设了《地球科学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课程和《走近地球》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完整的教材体系,包括主编中英文版《北京西山及长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南》等。
高等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创新精神得以激发。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北京周口店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每年培训500 多名包括来自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和内地的多所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以此为基础在市政协提出的北京西山建设提案获得了优秀提案奖。
在20余年的建设过程中,坚持培养和从国内外引进并重,稳定中老年教师,着重培养青年教师,近年共引进5 名青年教师,从而领导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和充满朝气的《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团队。团队中包括了7名教授、7名副教授和2名实验教师,45岁以下教授和副教授7人。团队成员中青年老师教学水平快速提高,近5年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多人次获得教学、科研奖励,目前已全部取得副教授及以上职称。
《地球科学概论》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实践系列成果获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地质学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系列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次、二等奖2 次。成果中相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为成都理工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等20余所兄弟院校相关专业采用;中英文对照《北京西山及长城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指南》教材,经我校和香港大学等8所院校师生使用,受到普遍欢迎和好评;在地学人才三层次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基础上的跨国跨地区交流实习,成为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受到兄弟院校和跨国、跨地区实习学生广泛好评, 具有广泛国际影响。
三、潜心地质学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取得突破
颜丹平教授长期在青藏高原东部、华南地区和燕山构造带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共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 项、面上项目7 项,973 课题和863 专题3 项,其它20 余项,国家级、市级教改项目8 项。对北京周口店一带韧性流变构造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制进行了精细解析,提出了北京西山中生代构造叠加和复合演化新模式,为北京西山成为国际构造地质学界经典构造参观路线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的青藏高原东缘叠加和复合生长新模式,以封面文章发表于Tectonics 上;提出的华南雪峰山厚皮—薄皮构造递进演化新模式,首篇论文于2003 年发表于Tectonophysics 上,获Elsevier 最高引用奖。已经发表各类研究论文、专著和教材共160 余篇/ 本,其中在地质学国际著名杂志如Tectonics、JSG、EPSL、JGSL、Lithos、PR、JGR 等发表SCI 论文65 篇,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42 篇,Web of Science 上总引用超过4500 余次。曾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国家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家,地学前缘、现代地质编委会委员,学校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2 项。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在油气田勘探开发取得实际成效,并用于参与指导2008 年汶川地震救灾工作。
四、服务社会,履职为民
颜丹平教授坚持将所学专业服务于社会,关注民生,为民服务。服务社会取得显著成果。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和北京市、区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关注社会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提交各类建议、提案、信息30 余件,广泛参与了调研、考察和参政议政工作。获北京市政协优秀提案奖1 件、海淀区政协优秀提案奖和优秀提案人奖各1 件,市委主要领导指示办理1 件、市和区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各1 件。2015 年获评九三学社中央全国优秀社员、九三学社中央2013-2017 年参政议政先进个人、九三学社北京市委2016 年优秀社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