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3年“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张世红

发布: 发布时间:2023-11-10 阅读次数:33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3 年度 “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 ——

张世红

张世红,男,汉族,1964年6月出生,河南省民权县人,无党派人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编委、JournaloftheGeologicalsociety副主编。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曾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1年入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

潜心于学,成果卓著热心于教,桃李芬芳

张世红教授从事地质研究和教育工作三十余年,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善于把科研成果和从事科研的经验融入教学、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他不仅是地学新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更是青年才俊成长的引路人。

一、科学研究,成果卓著

张世红教授长期活跃在古地磁学、大地构造学教学和科研一线。在前寒武纪超大陆演化、新元古代雪球事件、真极移、东亚大地构造演化等领域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系统性学术成果。

他先后主持完成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利用古地磁学和锆石同位素定年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在华北获得多项高质量古地磁成果,系统阐明了华北克拉通在元古宙中期的古纬度变化规律。利用视极移曲线拟合,提出了Nuna超大陆新构型,论证了该超大陆主要在~1.8Ga完成聚合、~1.3Ga裂解,超大陆范围内克拉通盆地长期"裂而不离"的特征。提出在Nuna超大陆中华北克拉通与北澳大利亚克拉通连接、在Rodinia超大陆中华北克拉通与劳伦古陆西北部及西伯利亚古陆连接;揭示了在Nuna向Rodinia转换期间全球发生大规模板块重组,挑战了所谓"元古宙中期沉寂10亿年"的地球演化模式。

张世红教授及研究团队先后在华南陡山沱组、湘锰组、南沱组、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获得多项高精度火山灰锆石年龄,在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建立、成冰纪冰期划分和起止时限、埃迪卡拉纪碳漂移事件成因研究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近年对大塘坡组开展的旋回地层研究与同位素年龄结合,建立了大塘坡组高分辨率的天文气候年代地层学标尺,准确推算出南沱冰期开始的时间为~650Ma,是迄今对Marinoan雪球事件开始时间的最佳估计。张世红等还先后在南沱组、陡山沱组、板溪群、~770Ma和 ~832Ma基性岩墙群中获得多项有准确同位素年龄约束的高质量古地磁成果,揭示了华南在~820Ma至寒武纪时期经历了从极区到赤道低纬度的运动趋势,提出10亿年以来真极移速度逐渐变慢的趋势和超大陆裂解导致真极移加速的规律。利用古地磁方法建立了华南西部与印度大陆北部在拉伸纪晚期的连接关系,提出华南-印度高纬度大陆群至少从~810Ma开始便远离劳伦等低纬度大陆群的全球古地理特征。这一系列性成果对传统的Rodinia超大陆构型及其裂解时代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也为雪球地球时期的全球古地理背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世红教授及研究团队还在华南、华北、蒙古广大地区显生宙岩石单元开展古地磁、年代学和造山带深部构造研究,对特提斯和古亚洲洋构造域大地构造演化关键问题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他提出了华南板块与冈瓦纳大陆早古生代连接、晚泥盆世裂离的构造古地理模式;建立了晚古生代古亚洲洋、中生代蒙古 -鄂霍茨克洋关闭的构造古地理模式和造山带深部构造模式。

张世红教授已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 SCI论文100余篇,累计被引用11500余次。所提出的Nuna超大陆模型被编入美国新版地史学教材(TheEarththroughtime,2016,Johnwiley&sons,Inc.)和我国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教材《地史学简明教程》(2018,地质出版社)以及维基百科(wikipedia)的"columbiasupercontinent"词条中,为古地磁学、前寒武纪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教书育人,桃李芬芳

张世红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他努力践行立德树人职责。在28年的研究生导师生涯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奉献进取精神。所指导的研究生有15位在读期间光荣入党。2022年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他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通过组织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带领学生登上国际学术舞台。结合科研项目特点,引导跨年级、跨学科研究生联合组建科技攻关小组,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学位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和创新性。以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成果大量发表在scienceAdvances ,Geology ,EPSL,JGR ,GRL等地学类顶级学术期刊。所培养的研究生基础好、能力强、后劲足。毕业生中1人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杰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长为国家级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多人担任地调部门重要领导职务。

张世红教授重视学术道德教育,坚守学术诚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履行学者义务。毕业生中,1人担任2项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2人担任国际大科学计划DDE古地磁国际工作组秘书。

三、勤勉尽责、努力奉献

张世红教授现兼职担任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为我校深时生命与环境研究领域的实验室建设和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世红目前还担任英国地质学会会刊学科编辑,国际地层委员会成冰纪地层划分投票委员,中国科学杂志社《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编委,《地层学杂志》编委和《城市地质》编委,全国地层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磁性地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古地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城市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际大科学计划DDE中担任国际古地磁工作组联合组长。他多次担任国际地质大会、AGU年会、CGU年会专题的特邀报告人或专题召集人,为国内外科学共同体勤勉尽责、努力奉献,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威望和重要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