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4年"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刘俊来

发布: 发布时间:2024-09-17 阅读次数:64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4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刘俊来


刘俊来,民盟盟员,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教委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国土资源部百名跨世纪人才、日本学术振兴会senior Fellow、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近年先后获得国土资源科技一等奖2项(R1,R9)、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R1)。

科教融合、培育优秀人才

回馈社会,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

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成绩突出

尊重职业、以教为本。他以教书育人为职责和使命,近5年主讲地质学基地班《区域大地构造学基础》与硕士研究生《显微构造地质学》2门课程教学工作。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和留学回国年轻教师的国际视野和优势,建设形成我校基地班《区域大地构造学基础》和《显微构造地质学》课程的基础性+国际前沿化教学团队。

身正为范,亦师亦友。他坚持每年1-3个月野外亲自学生指导,培育学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激励学生把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之中。教学过程突出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与指导他亲力亲为,亲自指导每一位学生开展野外、实验工作和完成毕业论文。

因材施教、因人施策。他注重发掘和培养创新型人才,针对不同特长和研究兴趣的学生个性和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充分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累计毕业研究生90余人,

指导研究生开展高水平前瞻性创新研究、发表国际顶级地学期刊系列论文(Geology,EPSL等)、近年5名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国土资源科技奖一等奖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多名研究生获多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石油、中石化奖学金等。近年先后荣获校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优秀来华留学生指导教师。

搭建平台,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培养优秀留学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疫情前每年选送1-3名研究生赴国外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我校与越南河内矿业大学构建了学生互访交流机制。他近年培养多名国外留学生,荣获越南河内矿业与地质大学友谊奖。

 二、围绕科学前沿,开展高水平研究,获得重要创新成果

他是我国显微构造领域重要学科带头人。研究工作长期围绕大陆变形与再造机理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获得重要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对大陆变形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提升中国科学家在显微构造地质学、大陆构造与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建立大陆边缘-陆内多阶段继承与叠加变形演化模型,开辟大陆变形研究新领域。构建滇西-異他特提斯域多期、多体制叠加动力学演化和大陆地壳再活动模型,丰富大陆变形理论。精确限定红河-哀牢山剪切带活动时限,建立地壳物质侧向流动模型,厘定红河-哀牢山-songMa构造带复合成矿系统与大地构造成矿专属性。提出原特提斯洋俯冲起始促进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

揭示克拉通陆内变形深部动力控制规律,阐释复杂板内变形基础性前沿课题。认识华北克拉通早白垩世陆内变形本质:厘定早白垩世辽南变质核杂岩;提出岩石圈分层拆离主导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建立克拉通破坏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壳/幔耦合伸展模型;建立晚中生代多层地幔对流诱发东亚地区早白垩世面状伸展构造活动模型。

获得大陆深部地壳非稳态流动关键证据,揭示地壳流动和地震成因重要机理。针对大陆深部地壳流动与地震机理关键科学问题:识别出中部地壳岩石弱化关键证据,建立应变局部化与深部地壳地震断层成核模型;发现制约中下地壳流变行为新动态重结晶机制,提出中部地壳变形岩石颗粒塑性失配触发非稳态流动机理,丰富了地壳固态流变理论;提出多层流变分层制约大陆地壳活动带中、下地壳流动的新模型。

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10项。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包括SCI论文近150篇。合作主编Earth-scienceReviews等国际期刊专辑2部,合著专著3部。近5年来一作和通讯作者在地学顶刊(2篇)和学科顶刊(19篇)发表论文,包括Geology,EPSL,Tectonics等。部分研究成果并被编入普通高等教育教材(2023)。

三、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智慧

他先后担任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特邀自然(国土)资源监察专员、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专家,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近年围绕高质量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开展调查与研究,提交全国政协《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对策》、《落实高校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助推双一流建设》、《支持高校加强对于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学生培养》、《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选拔优秀人才》、《把好研究生入学选拔关,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优秀人才保障》等系列提案,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