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5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邓雁希

发布: 发布时间:2025-09-28 阅读次数:26

邓雁希,无党派人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正处级)、教务处副处长。曾获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2023)、北京高校优秀教学管理人员(2020)、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2019)、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北京市侨联课题研究优秀成果(建言献策类)优秀奖(2021)、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本科)特等奖4项、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绿色矿山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担任北京市侨联委员、校侨联主席、海淀区知联会副会长、校知联会副会长,构建学校侨联工作体系,积极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海外校友会”工作。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 追求卓越教学文化

邓雁希同志于2011年5月进入教务处从事管理工作,至今已近15年。2011年5月至2020年7月,任教务处副处长,负责教研教改工作和教学质量工作;2020年7月开始,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正处级)、教务处副处长,负责教师教学发展和教研教改工作。

不忘初心,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教学管理工作

邓雁希同志扎根教学管理岗位15年,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热爱、责任、激情、智慧”的态度投身教学管理工作,传播先进教育理念,追求卓越教学文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2011年5月,她通过竞聘进入教务处工作后,就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管理工作,在最短时间内熟悉了教学管理业务,完成了从一名普通教师向教学管理人员的转变。作为一名“双肩挑”教学管理人员,她始终把教学管理工作当成自己最本质和最重要的工作,始终以“管理即研究”的认真严谨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始终把为师生做好服务当成自己的管理工作准则。面对分管科室工作人员不断变换的情况,她积极帮助新人成长;面对分管科室人员严重不足的现状,她主动且任劳任怨地承担起各种大大小小的琐碎工作;面对报送上级的各种项目材料,她都严格把关,保证各种材料从形式到内容的完美。

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

邓雁希同志时刻高度关注国家高等教育形势和政策,主动求变,主动研究,积极推进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落地实施,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成果奖等均取得有显示度的亮点成果。

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工作。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完成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新专业、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等上百个重大项目的申报。落实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次设计完成《关于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带领团队顺利完成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积极推进课程和教材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研讨式课程、MOOC课程建设,设计并实施智慧课程建设项目;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创建碳中和通识选修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完成《“十四五”本科教材建设规划》,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委员会、教材审核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的完善。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推进 “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建设;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网站”,完善中心建设机制、运行模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课程思政培训体系,推出“专题培训”“名师讲堂”,受到广大教师们的喜爱。学校因此获“北京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北京高校课程思政先行校”。

重视教师发展,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邓雁希同志自2020年7月担任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以来,高度重视教师教学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为扩大教师教学视野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在教师比赛、名师培养等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

构建并完善新教师教学上岗培训体系。负责新教师教学上岗培训活动15年,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形成由师德师风、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育技术、教师身心健康等课程模块构成的培训内容体系及“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建立新教师教学准入制度,为新教师尽快通过教学关创造条件。创建学校 “ 新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为新教师建立交流和成果检验平台。《夯实基础 提升素养 助力新教师专业成长》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全国教师培训案例库”。

建立并完善教师教学发展体系。构建“培训+竞赛+教研”三位一体的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建设以学校名师为主的教师培训师队伍;设计、组织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形成“学校-北京市-教育部” 三级比赛(培训)体系。近五年来,学校在全国地质课程比赛、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关注学校文科教师发展。针对学校文科教师发展存在问题,依托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新文科视角下地质行业特色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创建文科教师教学培训体系,组织文科教师教学专项培训活动。《地质行业特色高校文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 2025年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案例。

为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作为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学管理人员,对一线教师的难处和问题感同身受,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网站、创建“教学创新沙龙”、建立培训微信群,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前沿信息、搭建交流平台,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履行参政议政职责,认真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邓雁希同志积极推进“地方侨联+大学侨联+海外校友会”机制建设。担任学校校友会副秘书长,推进校友会和校侨联的双向任职。构建“校侨联+校友会+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海外校友群体”的协同机制,促进校友报名HICOOL大赛,曾在2023年北京市侨联首届首都高校侨联和校友会干部培训班上作经验分享。积极协调校友参加北京高校(海外)校友联谊活动和首都侨智大会。

将涉侨资源融入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将侨联工作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申报并获批《高校侨联助力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涉侨特色育人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研究与实践》2项侨联课题,推进教师将涉侨资源融入课程建设。策划“侨界人·爱国情·育人志”系列活动,推进侨联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

积极推进留学归国教师教学发展工作。主动关心并深入留学归国教师,了解他们的教学、科研状况,做好个性化教学咨询和服务。申报并获批中国侨联课题《新时代留学归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协助组织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支持1名留学归国教师申报并获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组织学校留学归国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京大学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回信,5位老师的感想被中国侨联和北京侨联的官方微信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