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先锋
2025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李国武
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次数:43

李国武,民盟盟员,理学博士,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两次被科学研究院评为最具国际影响力奖,2021年被学校授予“‘十三五’科技优秀人物”荣誉称号。目前作为主要发现人发现新矿物47种,其中22种排名第一或通讯。第一发现人发现的新矿物碲钨矿被国际矿物学协会评选为“IMA2019年度矿物”,我国首次研究制定了东川石族的分类命名方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国家重大研计划项目课题一项,其他项目十余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我国烧绿石超族新矿物研究”荣获我国“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参与发现的新矿物汉江石荣获我国“201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参与我国三个稀土新矿物发现荣获“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曾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两项,发明专利两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深耕矿物晶体学领域 潜心科研勇攀高峰
李国武教授长期致力于矿物X射线衍射实验及矿物晶体学研究,始终坚持在测试、科研一线,专注于新矿物发现及其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展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因其突出的国际影响力,李国武教授曾两次荣获科学研究院“最具国际影响力奖”,并于2021年被我校评为“‘十三五’科技优秀人物”,充分体现了其在国内外矿物学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
传承学科优势,引领创新发展方向
我国矿物晶体结构与晶体化学学科方向,由中国地质大学老一辈著名矿物学家彭志忠教授开创,是我校在该领域的优势特色学科,自建立以来始终在国内新矿物及矿物晶体学研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作为当今该学科的传承者与领军人物,李国武教授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学术传统,在新矿物发现与矿物晶体结构研究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他坚持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相结合,带领团队在复杂矿物体系中持续攻坚,潜心研究,在近年科研中勇于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刷新一项又一项矿物新发现,收获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新突破,成为推动我国基础矿物学科发展的核心力量。
攻坚克难,长期坚守诠释科研初心
新矿物的发现过程充满挑战,需经历野外采样、样品分选、微区测试、结构解析等多重环节。新矿物研究兼具基础性与创新性,而矿物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的精细研究,是认定新矿物种的核心工作,需依托前沿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成功。其研究过程充满困难,以云南南阳含钨系列新矿物发现研究为例,在长达九年的三个含钨系列新矿物研究中,李国武教授及其团队曾三次深入矿区实地采样,甚至以餐盘就地淘洗分选矿物样品。在室内研究中,他们需从数十微米乃至十几微米的微小晶体中筛选出适合单晶衍射分析的优质样品,且仅少数样品能成功获得实验数据。每一项有效数据的获取,都需反复尝试与分析验证,结构解析更需结合晶体化学理论深入分析与计算。这种“大海捞针”般的精细研究工作,唯有具备坚韧毅力与奉献精神者方能完成,这一历程正是李国武团队科研精神的真实写照,而这仅仅是众多新矿物研究中的一个缩影。
成果卓著,新矿物发现数量居全国前列
新矿物发现是矿物学的基础性与创新性工作,而对矿物成分及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的精细研究,则是最终认定新矿物种的核心环节,这一过程既需前沿创新思路和方法,更需坚持不懈的努力,李国武教授作为主要发现人,目前已有47种新矿物获得国际矿物学会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IMA-CNMNC)所批准,新矿物发现数量名列国内前茅。其所发现的新矿物种类丰富,涵盖天然单质及合金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硅酸盐类、磷砷酸盐类、稀土碳酸盐矿物等等,极大丰富了自然界矿物学基础数据。其中多项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在天然矿物中发现钨青铜型结构及其衍生结构,颠覆了自然界不存在钨青铜结构的传统认知;在层状硅酸盐中发现新结构类型,拓展了该层状硅酸盐矿物的结构多样性;首次发现以半金属碲、钨、钾构成的全新成分与新结构矿物,成为目前唯一天然存在的此类矿物;近期发现的东川石新族,是我国首次以矿物族命名的系列新矿物,其研究制定的分类命名方案获国际认定,成为我国首次自主提出并获国际认定的矿物族分类命名体系,标志着我国在矿物分类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转变,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
科研成果广泛认可,国际殊荣彰显中国力量
李国武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烧绿石超族新矿物研究”成果,入选“2013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彰显其研究的重大科学价值。此外,其参与发现的新矿物“汉江石”亦入选“201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参与我国三个稀土新矿物发现荣获“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他曾多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在American Mineralogist、Mineralogical Magazine等矿物学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50 余篇,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新矿物的发现不仅是矿物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资源勘探、功能材料合成及自然认知具有深远意义,更体现研究单位乃至国家的科技实力。2020年7月,国际矿物学协会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出“2019年度矿物”,李国武教授等发现的“碲钨矿”因其结构新颖、意义重大而成功入选,成为我国首次获此国际殊荣的新矿物,在国际矿物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与赞誉。为表彰其在新矿物与晶体结构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分类命名委员会经专家投票通过,将发现于云南华坪、编号为IMA2020-097的新矿物正式命名为“李氏钨石”(liguowuite),以永久铭记李国武教授在基础矿物学所做的贡献。
人才培养延续传承,筑牢学科发展根基
在继承学科优良传统的同时,李国武教授深谙学术传承之于学科长远发展的核心价值,将培养新一代矿物晶体学人才视为己任。他不仅自身潜心科研,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沿的学术视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言传身教,系统性地向青年学者和学生传授新矿物及矿物晶体学研究的核心方法与学术思维。通过承担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主持前沿课题研究、搭建高水平单晶衍射实验平台等方式,致力于为青年人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引导他们在新矿物探索、复杂晶体结构解析等关键领域深入钻研,锻炼独立科研能力,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拓展全球视野。在他的引领下,一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兼具国际视野的研究团队梯队已然形成,不仅有效延续了彭志忠教授开创的学术传统,更不断注入新的思想与活力,为矿物晶体学这一优势学科的薪火相传与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确保了学科发展的强劲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