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5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黄朝晖

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1 阅读次数:79


黄朝晖,中共党员,博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我校工会兼职副主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特种陶瓷分会理事、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专 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聘专家等,是我国耐高温材料及矿物资源/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知名专家。

从事耐高温材料与矿物/固废资源利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约3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荣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与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30多位硕博研究生,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学类荣誉奖及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用热爱深耕教育 以创新诠释担当让坚守照亮未来

黄朝晖,1983年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进入原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工作,1998年9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5月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加入我校材料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担任我校工会兼职副主席、材料学院副院长、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耐火材料分会副理事长、特种陶瓷分会理事、固废与生态材料分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材料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特聘专家等职,是我国矿物/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与耐高温材料领域的知名专家。

20多年来,黄朝晖教授始终坚定政治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深耕教坛、潜心科研,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成果丰硕。曾多次获评学校“我爱我师-十佳教师”和“研究生指导名师”称号,多年在学院获评师德考核优秀和党员民主评议优秀,曾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黄朝晖教授治学严谨、作风务实、淡泊名利、敬业奉献,以谦逊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师生和同行的尊敬和高度认可。

坚持立德树人使命,积极优化材料类专业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

黄朝晖教授牢固树立“以德育人、以才育才”的教育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是学院教书育人的模范代表之一。他长期主讲本科生主干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研究生课程《陶瓷材料学》,合讲《矿物材料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前沿科技紧密融合,倡导“能力为本、思维拓展”的教学理念,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塑造。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从国家发展战略到祖国美好河山风景名胜,从国内外大学的学科特点到材料科学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从我们地大在地球科学领域厚重积累优势到材料学院的学科特色。在复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教学中,通过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实物例子延伸拓展并巧妙解析其专业制备工艺过程,例如:从棉花糖和拔丝红薯制作演绎到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从包元宵和滚雪球拓展到球形颗粒及“核-壳”结构材料的制备工艺,从摊煎饼和压面皮延伸到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课堂上与同学们强调从认真抓好学习到考研究生、读博士的重要性解析,从做课堂笔记、要学游泳、要练好字等习惯的修炼到“做事做人”和责任担当准则的探讨等等,都给同学们留下深刻交流的美好记忆。他积极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实习和科技创新项目,所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金奖和银奖,多次荣获北京市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自2005年以来,黄朝晖教授已培养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其中有30余人曾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悉尼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和日本国立材料研究所等国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多人次获得 “博士/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学校 “十佳研究生”、学校“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荣誉。所指导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不少研究生毕业后已成长为高校教授、省级高层次人才、企业高管和上市公司合作创始人等,广泛服务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及矿产资源与新材料等领域。他多次荣获学校优秀教学类荣誉奖。

服务大局勇于担当,助推材料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在担任学院副院长分管科研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期间,黄朝晖教授始终秉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在推动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积极组织配合学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高校业务费等项目申报与服务管理工作,认真参与组织研究生招生考试与培养体系优化,为建立科研实验室和研究生工作室的安全规章制度建言献策,强化研究生科研平台建设和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助推优化形成学院的高效规范科研管理机制。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他积极参与推进“非金属矿物与固废资源材料化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全国循环经济工程实验室” 等科研平台建设,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三年建设绩效考核获评“优秀”;他积极参与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材料工程”硕士学位点的建设与评估、联合申报自然资源部“矿区地质环境系统修复与绿色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并获批建设等。努力实现材料学院在“十二五”期间牵头负责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方面的突破,为学院在材料学科建设上迈上新台阶做出重要贡献。

聚焦科技创新前沿,开拓耐高温材料和矿物/固废资源高值利用研究新局面

黄朝晖教授始终秉持“科技报国、创新强国” 初心使命,深耕耐高温材料、矿物/固废资源高效利用、高性能矿物材料等方向,致力于为国家需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作为学院科技创新研究的带头教授之一,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20余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他曾获得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2009年)、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硅酸盐学会建筑材料科学技术二等奖(2016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1年)、中国非金属矿科学技术一等奖(2024年)等多个重要奖项。黄朝晖教授带领科研团队长期研究开发耐高温材料和矿物/固废资源高效利用等技术,致力于科技服务社会,科研成果已在北京金隅通达耐火公司等多个企业实现推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在国内外耐高温材料领域同行形成有显示度的影响力。

黄朝晖教授对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始终保持高度关注与深切支持,无论是否在管理岗位,自觉以主人翁精神关心学院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他始终重视和支持青年教师成长,坚持“传帮带”,身体力行、倾囊相授,主动配合青年教师申报项目、组建团队,讲解教学经验、分享科研方法,助力他们快速进入角色,是青年教师心中的“良师益友”和“主心骨”。他低调务实、甘为人梯,在学院师生中享有良好声誉,他与广大师生一起共同努力为材料学院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发展做出重要的特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