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北地先锋

2025年度"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姚俊

发布: 发布时间:2025-10-28 阅读次数:90


姚俊,侗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首席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德国国家UFZ环境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联合基地”主任,中国-匈牙利政府间“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3、14、16届学科评审组成员等。

带领团队在技术研发、机理探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多项被国际权威专家认可的先进技术成果。矿山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在云南、广西、西藏、安徽、江西、陕西、甘肃以及匈牙利、塞尔维亚、瑞典、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61个不同类型污染防控与生态修复工程推广应用,合同总额41.30亿元,修复面积500多万平方米。相关技术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出版“绿色矿山系列丛书”(七册)获评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R5,2022)。


科教融合育英才 产研协同铸匠心

不忘初心 回馈社会

姚俊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军学者,长期致力于矿山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深刻践行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她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在矿山环境类专业应用型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开创性地实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模式,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项,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为服务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与绿色发展战略贡献了重要力量。

立德树人守初心,创新培养育英才

面对全球矿产资源分布不均、中国矿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安全与技术升级等多重挑战,姚俊教授敏锐洞察行业痛点,如工程实践师资匮乏、教材滞后、产教脱节等问题。她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培养理念,构建“需求导向- 能力矩阵- 动态监控”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精准对标需求:将矿山环境领域亟需的智能传感器开发、矿山数字化技术(如数据反解析、AI算法应用)、污染风险预警、生态修复技术等前沿科技能力深度融入培养方案,弥补人才科技缺口。强化复合能力:系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新创业、伦理思辨及多学科融合等核心能力,适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多维质量监控:依托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资源保障进行动态评估与持续改进,确保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契合。

科技攻关担使命,破解行业卡脖子难题

带领团队在技术研发、机理探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了多项被国际权威专家认可的先进技术成果。其中“有色金属采选冶废渣场污染源头综合防控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研究成果,经欧盟专家组和国内专家认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创新技术研发及推广的过程中,促进了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入融通,实现了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应。

首次开发了无土微生物原位矿化修复技术和多层覆盖强还原微生物原位矿化技术,实现了重金属源头固化,解决了废渣场重金属持续溶出问题。首次建立了有色金属采选冶废渣场水平覆盖阻隔+垂直阻隔的全方位立体阻隔技术,污染阻隔技术在矿冶污染防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姚俊教授主持完成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重大项目20多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1区论文占1/3),专著及合著10余部,获得了国际奖、省部级一等奖和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2项。

报国育才砺精兵,实现科技与人才的双向循环

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姚俊教授推动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她深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能级的实践平台和真实的科研项目锤炼,因此构建了“专业+企业+项目”嵌入式协同育人新机制,其核心载体是自主研发的“数字矿山教育云平台”。

在解决真实矿山环境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系统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研、研中创”。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更具备了解决矿山环境复杂难题的实战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行业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活跃在科研、教学、产业和管理一线。

姚俊教授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思考和客观的态度,用智慧和才情为学生们指引前行的道路,先后指导的几十名硕博研究生其中大部分赴欧美多国进行合作研究,1人获得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获得意大利伽利略博士奖学金,15人分别获得省部级优秀硕士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作为用教育之火点燃学生梦想的大先生,她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奉献与情怀。

国际协作展担当,推广中国方案

姚俊教授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德国 UFZ国家环境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士,欧莱雅女性科学家奖有效候选人,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两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担任国家“环境与能源国际联合基地”主任,中国-匈牙利政府间“环境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环境署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委员会委员,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专家委员会执委等。作为以科研之光照亮学术和科研道路的杰出典范,她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知识分子的严谨与执着。

她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美国耶鲁大学、南非自由州大学、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多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致力于将团队研发的中国技术推向国际,参与乃至主导制定行业标准等。其团队在矿山环境污染防控中的技术体系为全球矿山环境校企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显著提升了中国在矿山环境领域的技术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矿业绿色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这些国际平台也为研究生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野和合作经验,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 “全球人才”。

姚俊教授以科教报国之志,铸就了“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典范。她以匠心育英才,以创新促发展,为中国矿山环境领域的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树立了标杆,展现了新时代知识分子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