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教师工作部
返回目录

新闻动态

我校三名教师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发布: 发布时间:2022-09-13 阅读次数:1046

近日,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我校土地科学技术学院白中科教授、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许继峰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数理学院院长高世臣获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白中科 薪火相传 彼此成就

白中科,男,汉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现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土地利用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土地学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自然资源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保护与修复分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一、自然渗透、有效迁移 专业与课程思政有效协同

白中科教授每年承担本科生《土地复垦学》《土壤学》《土地整治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导论课》《土地整治工程专业导论课》《土地综合整治实习》等课程教学任务,研究生《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土地综合整治专题》《土地资源管理专题》《土地科学发展专题》《资源环境管理专题》等课程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连年被学生评为优秀,已累计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158名。

白教授主编《土地复垦学》《生态修复工程》《土地整治野外综合实习》《土地整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建设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土地复垦认知与传承》等教材5部,有效解决了教材与实践技能考核缺失问题,形成了文史哲相融的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培育的有效协同。

白教授先后被推选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校级“地载学体,质蕴师恩”我爱我师十佳优秀教师(2013),北京市教学名师(2015),校师德先进、优秀共产党员(2018),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2018)、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主讲教师(2019),“北地先锋”十佳教育工作者(2020),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教学名师和团队(2021)。

二、直面困境,身体力行促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白教授长期关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问题,带领团队主动聚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了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黄土高原矿区土地复垦野外科学观测站、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自然资源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参编学科发展报告21部。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提升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入选国家级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以及提升土地资源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做出突出贡献。

他牵头制定了土地资源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培养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办土地整治工程专业(2017),并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2022),已在14所高校推广。他主持的“面向国家需求的土地整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R1),参与的“生态文明视野下自然文化育人体系创建及实践”获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R2)。

三、持之以恒,攻克难关 坚持把科研文章写在大地上

白教授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带领团队持续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提出了原创性“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五元共轭论。他主编专著8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SCI/EI及国内学报级论文100余篇,其中,“再论矿区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获中国土地学会成立40周年《中国土地科学》创刊以来40篇优秀论文之一。

他带领团队支撑自然资源部起草出台土地行业标准11项,进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传播60余次。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项。其中,黄土高原特大型煤矿区30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国土资源部科技一等奖(2017,R1),中煤平朔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获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奖(2018,R1)。十八大以来,生态修复成效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

白中科教授忠诚党的教学事业,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薪火相传,与学生彼此成就,从育德到育才,从科研到教学,探索了一套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在促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

许继峰 教研四十载  桃李满芬芳

许继峰,男,1963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地球化学家,无党派人士,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一、坚持教学一线,注重能力培养

许继峰教授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近40年,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他长期坚持教学第一线,每年亲自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地球化学课程,并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科学兴趣、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受到学生高度好评。许教授积极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引领低年级本科生进入科学研究的殿堂,其中1名本科生在全国首届地学研究生论坛中获得优秀论文奖(2018),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019)。多名本科生毕业后在他的指导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许教授善于引导研究生着眼重大科学问题,着手细微工作,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他所指导的研究生目前已发表国际学术论文超过六十篇,多名学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奥地利莱尔本矿业大学、日本海洋科学和技术研究院(JEMSTIC)等国外知名地学高校和研究所进行合作培养,取得了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成效。在地球化学学科建设方面,作为我校地球化学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科研上引领专业的科学前沿,教学上锐意改革,采用注重地球化学理论和实验想结合的教学思路,在地球化学教研室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地球化学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北京市一流专业。

二、育人因材施教,桃李天下芬芳

许继峰教授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分别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案,已经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和行业人才。例如,其中他所领导团队的一名成员长期从事青藏高原无人区的岩石地球化学前沿科学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0)。他所培养的一名博士生开拓出国际领先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并广泛应用在地球科学和资源能源领域的研究中,入选了中科院青年促进会会员(2013),先后获得了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称号(2016)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侯德封奖(2016)。另一名博士生长期从事一线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先后被评为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017)、中国地调局优秀地质人才(2018)、首席地质填图科学家(2019)和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2022)。其他几位博士生还分别入选了中科院“西部之光”学者(2018)、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7)及北地求真学人计划(2020)等。总之,他培养出的学生既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人才、又有从事基层一线工作的优秀专业人才。

三、学术成果丰硕,享有国际盛誉

在科学研究方面,许继峰教授研究成果丰硕。他目前正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难熔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创建与革新及地学应用(2020-2025)”,旨在革新多个难熔元素同位素的测定技术,实现疑难金属矿床和油气藏形成时代的准确测定,揭示成矿成藏的基本规律,已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许教授于2002年在地学权威刊物Geology上发表的关于埃达克质岩的研究论文,成为该刊物创刊以来的20篇被引用最高的论文之一,至今仍引领着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他多次入选全球地球科学高被引学者榜单(如2020和2021年度),是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地球科学知名学者。鉴于许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杰出工作,他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4)资助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9),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各一项、省部级科学研究一等奖三项(2010,2017和2020)等奖励。

四十年三尺讲台,四十载教研不休,许继峰教授秉持教书育人,科研兴邦的工作态度,在教师岗位上兢兢业业、心怀奉献、锐意进取。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过去,但是每一个接受过他教育的学生,在之后的人生路途中都能绽放出不一样的璀璨!

高世臣 开拓进取 厚德精业

高世臣,男,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数理学院院长,2018-2022年教育部聘高等学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一 、杏坛耕耘,学养深厚

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高世臣已在教学岗位上耕耘了37个春秋,这是创新探索的37年,这是忠于教育的37年。在教学方面,高世臣主要从事本科生、研究生数学基础课教学工作,他坚持立德树人,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以学生为本”,不断研究教学教法,打磨授课细节,践行“学生主导”的课堂模式,变“我要学生学”为“学生主动学”,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深厚的学养功底,广受学生的喜爱,曾被学生评为十佳教师。37年来,作为教师他坚持不辍为本科生授课,坚守教学一线;10年来,作为院长他精心准备每一次新生第一课,融思政于教学。他指导研究生近百名,近3年指导硕士研究生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0篇,许多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

在科研方面,高世臣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等10余项。多次主持北京市、学校教改项目,教改项目《同传模式下高等数学教学新形态的构建与实践》获得学校一等奖(排名1/11)。

二、爱岗敬业,勇立潮头

数理学院创建于2012年,作为首任院长,高世臣为数理学院的发展壮大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建院之初,“一穷二白”,他不怕苦、不怕难,身体力行、勇于创新,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带领全院师生着手学院建设。凭着这股拼劲,10年来,学院不断发展壮大,教职工从建院时62人增长到88人;教授人数从最初的4人增长到20人。并涌现2名北京市教学名师,3名学校求真学人,2名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1名北京市师德先锋,11名学校十佳教师。

2013年受学校委托高世臣承办并管理创新实验班,并设计“小班教学”“学研相长”“国际视野”的创新班教学新模式,以此为主题展开深入研究,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4/9),荣获2014年度北京市优秀班集体称号。

在学科建设方面,高世臣有思路、有办法、有行动。他不仅在校内向兄弟学院学、向领导师长学、向同事朋友学,更在校外打开局面,承办四届全国数学竞赛北京赛区预赛,积极参与国家级数学研讨,以一腔勇气、一份赤诚,推进北地数理在“数学圈”的影响力,学院成为北京数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肯定。

作为院长,他提出了“和谐学院”的概念,并以身作则,在利益面前强调“让”,在困难面前强调“上”,强调教学为本、强调长幼有序、强调青年培养、强调尊师爱生,逐渐形成了数理学院的内在秩序和文化,真正实现了把单位的同事相处成一个家庭。在党委领导、分工会配合、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数理学院顺利推进“和谐学院”建设,2021年学院分工会获北京市模范职工小家。

三、守正有为,成果丰硕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多年的无悔付出,个人有收获,学院有成长。

高世臣201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第十二届“我爱我师”十佳教师称号,2016年、2020年两次获得学校“学院就业工作优秀‘一把手’”称号,2021年获得学校“十三五”科技管理先进个人。

高世臣以学院成立教师教学创新工作室为抓手培养青年教师,学院教师取得校青教赛连续5届第一名,实现“五连冠”,获得市高校青教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多个单项奖,青年教师培养已见成效;在学科建设上,学院成功获批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专业,实现了学科和专业建设上飞跃式的发展。

为师者三十七载,立德树人是他不变的初心;任院长十年,学院发展是他秉持的信念。他用实际行动传递着一名教师的朴素感情和一名领导干部的炽热情怀。